2008-01-09日信息:春季花草苗期首要病害的发生环境及防治方式以下。
猝倒病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苗都可发病幼苗未出土时发病,胚芽和子叶腐臭。出土的幼苗发病时,幼茎基部呈现水浸状病斑,今后病部变黄褐色,干缩变细,幼苗一拔就断。该病在苗床上发生时,起头仅个体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间,向临近植株敏捷舒展,引发成片幼苗猝倒。湿度大时,寄主病部及其四周的土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病菌以卵胞子形式在泥土中越冬,在适宜的前提下萌生发生游动胞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病菌借雨水或泥土中水份的流动传布。种子和床土带菌多,幼苗感病机遇也多。地温偏低,苗床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易发病。采纳播种育苗的凤仙花、鸡冠花等草本花草发病多,受害重。
防治方式1.选好苗床地。育苗地要选择地势稍高、排水好、泥土松散肥饶、通气性好、未栽培过易感病花草的泥土作床土。2.床土消毒。每平方米用65%代森锌和50%多菌灵各7至8克,或70%敌克松5克,拌干细土15千克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药土的1/3用作垫土,播种后再将药土的2/3用作盖土。3.种子消毒。播种前将种子晒1至2天,尔后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上所带病菌。4.药剂防治。幼苗初发病时,可用80%退菌特1000倍液浇灌病株,或用25%瑞毒霉素600倍液喷洒,每隔7天1次,持续喷2次,能有用地节制病害舒展。
根腐病首要风险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早期,仅仅是个体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步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初期植株不表示症状,后跟着根部腐臭水平的加重,接收水份和养分的功能逐步削弱,地上部份因养分求过于供,在午时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呈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态夜间也不克不及再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份离,最后全株灭亡。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病菌在泥土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天气前提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激发此病的首要情况前提。育苗地泥土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导致根系发展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别的,根部遭到地下害虫、线虫的风险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情况下,不但采纳播种、扦插的草本花草易受害,采纳扦插、分株、压条养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草也易发病。
防治方式1.种子、插穗消毒。播种前,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退菌特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或用80%的402抗菌剂乳油2000倍液浸种5小时;插穗基部也可用一样浓度药液浸1小时后扦插。2.苗床泥土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克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或用75%五氯硝基苯3克均有良效,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3.药剂防治。发病时,可用40%根腐宁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或80%的402乳油1500倍液灌根。4.实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风险。
白绢病以幼苗茎基部受害为主,初发生时,接近根部的茎呈现水渍状褐色不法则病斑,皮层软腐,后扩展环抱整个茎基部,概况发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可舒展到四周土面形成一层白色绢丝状的网膜。今后菌丝体逐步集结成很多白色的小团粒,后逐步变成淡黄色、黄色、浅褐色,最终变成褐色油菜子状的菌核。发病后期茎基及整个根系腐臭灭亡。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株残体内越冬。翌年春季发生菌丝进行侵染。混有病残组织未腐熟的土肥亦能传病。苗圃(床)间反复侵染,靠菌丝体扩大、病健株接触及流水、经管操作传布;若田间呈现病株后,病株四周泥土中的菌丝可沿泥土裂痕或地面舒展到临近植株。菌丝一般从寄主的茎基部直接侵入,更容易从茎部伤口侵入。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和ph值关系紧密亲密。高温高湿,泥土过酸,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发病。查询拜访发现,凤仙花、兰花、牡丹、正人兰、菊花、芍药、万年青、鸢尾、瑞香、茉莉等花草易受害。
防治方式2.泥土消毒。非论是盆栽或地栽,泥土都应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1.5克地农乳剂拌细土25千克撒施,翻入土中。2.发病早期,用75%五氯硝基苯0.5千克,加细土20千克配成药土,撒于茎基部四周地面,或在植株基部及其四周泥土上喷洒45%代森铵800倍液;或25%粉锈宁2000倍液浇灌病株,均能有用地节制病害的发生与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