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梅花植株的害虫有十多种,最多见的有梅毛虫、蚜虫、介壳虫。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害虫的特征及防治方式。
梅毛虫 梅毛虫头部蓝灰色,有两个黑斑,背上有黄白色背线,身体两侧各有2条黄色纹,身上有很多黄白色长毛,一般有5厘米长。幼虫常在小枝上吐丝,食害梅花新芽、嫩叶,长大后分离在全株,蚕食叶片,严重时树叶会被全数吃光。防治梅毛虫可在其幼龄时喷洒1000倍杀螟松。
蚜虫 蚜虫首要风险梅树嫩茎及嫩叶,吸食植物营养。梅树受害部位常呈现黏液,叶片变色、皱缩反卷、枯萎,严重时可造成整株灭亡。可喷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水溶液防治,也可用80%敌敌畏兑2000倍水进行喷杀,喷洒2次~3次便可覆灭。
介壳虫 介壳虫又称介虫或球坚蚧,成虫体近球形,初时介壳质软,黄褐色,后变成黑褐色,体表有很多黄白色、黑褐色相间的横纹。介壳虫在早春起头勾当,吸收植株汁液。受害病株叶片发黄枯萎、脱落。同时,介壳虫分泌的糖液还能引发其他病害。可用人工刮除和喷施药物连系防治。药物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剂兑1500倍水喷洒,也可用60%的可湿性乐果粉剂兑1200倍水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