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大都蕨类植物喜好发展在高温高湿的情况前提下,病虫风险也不成避免。在栽培经管进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不雅赏结果。
一、侵染性病害
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呈现各类病斑,影响不雅赏。风险严重者还会致使灭亡。首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 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首要风险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起头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尔后逐步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法则的斑块,颜色变成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沿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成灰白色,有很多细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灭亡。波斯顿蕨柔嫩的发展点受这种病菌的损害,顶端酿成褐色,萎蔫,侵害植物的商品外不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胞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跨越75%时起头发病,病菌借雨水传布,在25℃、湿度为80%~90%时舒展敏捷。
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候和高温高湿季候应喷药预防。调理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前提,连结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完全断根四周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早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杰出结果。有用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结果。
2. 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早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沿黑褐色,中心灰黑色并有小黑点,尔后病斑扩大敏捷,叶片最后酿成黑色干涸灭亡。其首要传布路子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候易风行。
防治:发现病株要当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燃烧,同时喷药护卫。可采取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量或湿渡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早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 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端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步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损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长到叶沿的带线识别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不雅察,可清晰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勾当。
防治:断根受害叶片,消弭其发展前提,有利于减轻线虫的损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笼盖新颖黄土,灌少许水,可显著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效热水处置防治巢蕨的线虫损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 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一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不和叶脉上发生担胞子,侵入植株而发生性胞子器与锈胞子器。5月份叶面上披发淡黄色粉末状夏胞子,然后发生褐色的冬胞子,若是大量胞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发展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获得必定结果。
5. 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胞子和菌丝体笼盖,凡是发展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虫豸所排泄的蜜露上。应频频喷洒烟碱及番笕,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虫豸。
6. 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分歧的真菌引发,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养殖蕨类植物时常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胞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置过的泥土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置泥土,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心理性病害
1. 日灼病。大都蕨类喜暖和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好。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式:在半阴状况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连结蕨叶常绿;已焦边的蕨叶,除实时剪去连结叶片整洁外,应悉心养护,避免遭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 湿度掉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发展盛期需多浇水。但夏日蕨类栽培土既要连结潮湿,又不克不及太湿,以避免造成根系发展不良;秋末应节制浇水,连结稍潮湿便可;越冬休眠期应削减喷水,以避免烂叶。
3. 温度不适。①高温风险。大部份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是以,从4月下旬起头,要经由过程笼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办法来降低温度。②低温风险。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克不及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克不及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危险,引发萎蔫、变黑,乃至植株灭亡。可采纳笼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办法,保证平安越冬。
4. 营养不良。①缺素症。泥土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发展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许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按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连系施肥浇矾肥水。②多余症。首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多余。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松散,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刷,一般冲刷1~2次便可生效。出产上应注重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可能利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连结蕨类兴旺发展。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首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
1. 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风险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沿或叶后背,其幼虫期很短,步履迟缓,当移动到叶背时,即起头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养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按捺植物的发展并引发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灭亡,同时引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呈现黑点,影响发展及不雅赏。雌成虫可持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便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头期间。没有殊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重查抄,连结情况通风。在莳植蕨类时,要节制叶面不要过湿,并常常查抄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许发生时可采纳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用。频频喷洒烟碱及番笕也能断根介壳虫损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失落并燃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映,施用前应先实验。还应注重和操纵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 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凡是呈现在初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发展障碍,叶片变黄。别的,蚜虫的排泄物常招致各类霉菌的寄生,易发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番笕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 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养殖速度快,1年可养殖10代阁下。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发展障碍,叶片发黄。因为体形小,养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实时,风险会很严重。高温延续季候采取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瓜代防治。
4. 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外形似去壳的蜗牛。壳凡是退化,外衣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边,身体能排泄黏液,爬行后留下雪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风险蕨类植物的首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泥土概况的笼盖物下,喜夜间出来勾当,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到达施肥的目标。也可采取人工捕获。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暖和湿润情况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长,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发展障碍。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风险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风险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分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份和养分进入泥土,影响蕨类植物发展。处置法子:在播种胞子前用蒸馏水对泥土进行消毒处置,以避免泥土被其它胞子植株污染。别的,不清洁的浇水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供给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发展并成熟,以削减其它胞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风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