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常识导读:油松小卷蛾分布与风险 油松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属鳞翅目卷蛾科。分布于辽宁、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
西北苗木网2011-11-11日信息:油松小卷蛾分布与风险
油松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属鳞翅目卷蛾科。分布于辽宁、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大部份省区。
以幼虫钻蛀新生嫩叶及幼芽,使被害新梢形成光杆。持续受害树发展不良,易遭次期性害虫损害,乃至成片灭亡。
油松小卷蛾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6mm,翅展12-13mm。体灰褐色,触角丝状。复眼凸起呈半球形,黑褐色,眼球基部为淡黄褐色。头顶密生浅灰至灰褐色鬃毛,下颚须、下唇须及额部毛色较深。前翅银灰褐色,有棕褐、银灰、黑褐三色鳞片相间构成的不法则波纹;中线银灰色鳞片占多数,外横线,亚外横线处的横纹及顶角处似弧形纹均为银灰色。前缘褶颇较着。翅前缘具钩状银纹。肛上纹较着,约由7-8条黑褐色纵纹构成。前后翅外缘线色淡清楚,缘毛灰褐色,其基部鳞片黑褐色。后翅灰褐色。后足胫节有两对发财的距,跗节各节间口角相间。
卵 扁卵形,长0.9-1.0 mm,宽0.6-0.7 mm。卵底面平,初产时乳白色,状若蜡滴,后渐变成米黄、橙黄、暗褐色。临孵化前可透过卵壳见到幼虫体躯。
幼虫 体长7-10.5 mm。体色黄白。头、前胸背板及胸足黑褐色,背板中线及前缘、侧缘黄白色。
蛹 黄褐色。雄蛹体长5.5-6.8 mm,雌蛹体长6.5-7.5 mm。
油松小卷蛾发生纪律
在河南省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及柴草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起头成仙,4月上旬为成仙盛期。
成虫日间隐伏于叶丛、枯枝落叶等蔽荫处,薄暮进行交配,产卵勾当。卵多产于昔时生芽梢各松针基部或先年生球果上,卵散产,一般每果2-3粒,每雌最多产卵130粒。卵历期15天阁下。4月中旬始见幼虫。
初孵幼虫取食昔时生球果或嫩梢表皮,然后蛀入先年生球果,取食鳞及种子。5月中旬为幼虫风险盛期,老熟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坠地化蛹。世代较整洁,常集中为害。
发生轻重与当地情况前提有紧密亲密关系。此虫首要发生于15-25年生人工油松林中。风险水平,一般海拔低重于海拔高,油松重于其他松,阳坡重于阴坡,疏林重于密林,纯林重于混交林,林缘重于林内,顶梢重于侧梢,树冠南偏重于北侧。幼虫孵化的始、盛期,恰是油松、马尾松开花的始、盛期,也是对该虫进行化学防治的关头期间。
油松小卷蛾防治方式
(1)农业防治。
营建混交林,增强抚养经管,加强树势,削减为害;注重林区卫生,断根林间柴草及地面落叶,剪除枯枝,集中销毁;10-12月份,在树蔸四周进行松土抚养,把越冬茧翻出地面冻死,或组织人员捡茧,削减来年的虫口基数。
(2)物理防治。
按照成虫趋光性,操纵灯光诱杀成虫 。
(3)化学防治。
在越冬幼虫出蜇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后是施药的关头期间,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或5%来福灵3000倍液喷雾,都可杀灭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