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常识导读:杏球坚蚧壳虫防治方式之--分布与风险 杏球坚蚧壳虫以若虫和成虫聚拢在枝干上吸食汁液,使被害树树势虚弱、发展迟缓、产量下降,
西北苗木网2011-11-18日信息:杏球坚蚧壳虫防治方式之--分布与风险
杏球坚蚧壳虫以若虫和成虫聚拢在枝干上吸食汁液,使被害树树势虚弱、发展迟缓、产量下降,严重时造成枝干涸死。
杏球坚蚧壳虫形态特征
雌成虫具花椒粒状的半球形蚧壳,密集附着在枝条上,早期柔嫩、棕黄色,后变成硬壳、紫褐色,概况有光泽及小刻点,直径3毫米阁下,雄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约2毫米,头部赤褐色,腹部淡黄褐色,结尾有交尾器一根,蚧壳长卵形,卵为卵形,白色半透明,近孵化时粉红色,长0.3毫米,若虫长卵形,后背浓褐色,有黄白色斑纹,腹面淡褐色,触角、足完全,有尾毛两根。
杏球坚蚧壳虫发生纪律
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若虫在枝条背阴面裂痕处越冬,虫体上覆有白色腊质,数目大时结一层白霜,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若虫自白色腊壳中爬出,转移到小枝上,口器固定在枝条组织内吸食汁液,即不再勾当,固着后牝牡起头分化,雌虫体上排泄出腊质,并逐步膨大,形成球形介壳,早期体软,并排泄密质黏液,后期变硬,雄虫脱皮一次,然后排泄腊质,形成介壳,在此中化蛹,4月份成仙为成虫,与雌虫交尾后灭亡,受精雌虫于5月上旬起头在介壳下产卵,每雌虫可产卵600-700粒,卵期一周,5月下旬6月上旬孵化的若虫由母体下爬出,四处舒展到叶上(叶背比叶面多),将口器固定在叶肉组织中,吸食汁液为害,落叶前若虫转移到枝干上排泄白色腊质,脱一次皮后即在脱皮壳中越冬。
杏球坚蚧壳虫防治方式
(1)初春抽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小幼虫,河北省怀来县用3度石硫合剂,加200倍砒酸铅(现配现用),成本低,结果好。
(2)萌芽至花蕾露红时,越冬若虫自蜡质壳内爬出转移时喷3度石硫合剂或对硫磷乳剂2000倍液。
(3)若虫孵化盛期(5月下6月上)喷克蚧灵、蚧光、蚧达的夹杂液防治结果较好或喷2.5%溴氰菊脂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0.3-0.5度石硫合剂。
(4)人工刷除介壳,应在雌虫还没有产卵或卵未孵化前刷除。
(5)树干涂药环:5月下旬—6月上旬,刮去15-20厘米树干老皮,涂40%氧化乐果3-5倍液;25%久效磷50倍液;40%甲胺磷5-10倍液,涂后用塑料布包扎。
(6)护卫天敌:黑缘红瓢虫的成虫捕食蚧壳虫若虫,幼虫捕食蚧壳虫的雌成虫,应注重护卫操纵,一般秋末可儿工设置瓢虫的越冬场合,发展季候避免喷残效期长的剧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