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常识导读:落叶松癌肿病防治方式--落叶松癌肿病又称溃疡病,是落叶松山的主要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78年今后在巨细兴安岭的落叶松上有发现。
西北苗木网2011-11-18日信息:落叶松癌肿病防治方式-- 落叶松癌肿病又称溃疡病,是落叶松山的主要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78年今后在巨细兴安岭的落叶松上有发现。
落叶松癌肿病症状
发生在落叶松的枝干部。细枝发病 病皮微微下陷、开裂、微肿,且常绕枝一周变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病状。
粗枝和细干发病 常常可以看到四个特征性的表示,可与心理溃疡和其它肿胀性病变相区别。一是病手下陷变黑,如系老病部,还有齐心环状的隆起带;二是病部中间常留有死枝或死芽,乃至是一簇枯叶;三是下陷溃疡部的对侧,必定隆起肿大,使病部枝干呈歪梭形;四是凹陷部常有病菌籽实体。如系老病部,病攻籽实体常作齐心环状摆列。该病一旦发生,终年继续成长,梭形增生病状,和溃疡面上的齐心环状的隆起带,则加倍显著。8月末,起头在病部生出1-4mm的病菌籽实体,其发育水平明显不齐,幼小者为白色球状,成熟者为橙黄色至黄色小盘状物(子囊盘) 。
骨干发病 与粗枝上的症状相似,并加倍显著。因为老溃疡面脱皮后永不愈合。终年发病后,因为病部四周不竭增生,成果使该部深陷,并形成浮泛,常从此中流出大量树脂,日久变成暗褐色。病树极端虚弱,常形成球形干或偏疼干。因为树干上的栓皮过厚,所以病后很少发生病菌籽实体,有时虽也发生,但数目少少。树干发病时也和粗枝发病一样,在病部常留有死枝、死芽。病后常招引次期害虫蛀食,加快流脂,使病树加快灭亡。病部常受木腐菌的侵染,并在该部形成木腐菌籽实体。
落叶松癌肿病病原
lachnellula willkommii (hart.) dennis称韦氏小毛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成熟的子囊盘漏斗状,直径1-4mm,厚0.3mm,无柄或有0.5mm短柄,子囊长筒形,115-163×8-12μm。子囊胞子短梭形或长卵形,单胞,无色,15-27×5-9μm,在子囊中排成单行,萌生经常生0-3个横隔,将子囊胞子分为1-4室,各室外都能生出芽管。侧丝丝状,不分枝,155-181×1.5-2.0μm。本菌是在低温下发展的低温菌,一般营腐生糊口,只在树木发展虚弱或遭到危险时,才能侵染伤部并引发病状。
发生纪律
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兴安落叶松林都能发病,过熟林和老龄树因长势极衰,发病率很高。在自然老龄树四周的人工林内,发病率最高。病树多集中发生在严寒地域的山下凹地,不管树冠上粗枝发病或树干发病,发病部位大都发生在西南侧。据此可以判定本病与树木的霜冻和日灼伤的关系紧密亲密。因为日夜温差过大(带岭11月、3月日夜温差跨越45℃)年引发的日灼伤,不但为病菌的侵染缔造前提,而且对病后愈合。据现实不雅察,发病株以死枝与死芽为中间发病的占70%;以伤口为中间发病的占21%,是以可以认为死枝死芽和伤口,是病菌的首要侵染路子。
落叶松癌肿病防治方式
(1)严酷执行检疫,避免病菌随幼苗、幼树、小杆及原木向外传播。
(2)随机应变莳植抗病树种。
(3)增强林区经管。
营建混交林,造林时,应避开霜凹地、池沼地、和易生日灼伤的地段,恰当加大初植密度,加强树木的抗冻能力;成林后适树修枝,可避免病菌的每养殖与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