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4日信息:月季花小苗木的叶子边沿发干,正好是环绕着叶子一圈。而且有的苗木的茎发黑,根部不是正常的红色而是黑色。请问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引发的。
感谢!
姓名:宋总学 单元:其他 联系德律风:13811126753 2010-04-11
专家解答
您好 经由过程您的描写我们没法判定具体是哪一种病害,现将月季常见疾病害的病状及防治方式附上,您可对比现实环境参考,也便于您在此后碰到其他症状时实时查询。一、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是遍及发生的病害。高湿和干旱易发病,在5~6月和9~10月发生严重,发育最适温度为17~25℃。叶背呈现白色粉状霉层,叶下面逐步酿成淡黄色斑,今后叶片皱缩、扭曲,病叶枯黄脱落,病重者不克不及开花。病菌以菌丝的形式在休眠芽内越冬,经风传布,在阳光不足,空气湿度高,排水不良时,病害发生严重。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pannosavar.rosae)。白粉病菌可侵染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早期,病叶上有褪绿黄斑,逐步扩大,边沿不太较着。叶背病斑处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嫩叶染病后,叶片易反卷、皱缩、变厚,有时变成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被害部位稍膨大,反向弯曲。花蕾染病时,概况笼盖白粉霉层,花姿畸形。植株严重感病时,叶片黄化、皱缩、脱落。当老叶脱掉队,新生叶片会继续受害,导致植株虚弱,开花不正常或不克不及开花,掉去不雅赏价值。 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形式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有些以闭囊壳形式越冬。第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起头勾当,侵染幼嫩部位,发生新的病菌胞子,借助风力等体例传布。病菌在月季发展期可不竭进行再侵染。 露地栽培月季,白粉病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生较多,为发病岑岭期。北部地域首要在春季风险,秋季发生量少。温室栽培月季,白粉病可周年发生。室温在5℃以上时,白粉病即可发生风险。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通风差时发病较重。月季品种间抗病性有较着差别。凡是,光叶的、蔓生的、多花的品种较抗病,但大大都月季品种是感病的。 防治办法:在温室栽植月季时应注重通风,节制湿度,从而节制发病前提。增强肥水经管,提高抗病力。小面积或家庭栽培月季,应细心查抄病芽、病叶,实时剪除并销毁。应该在病区或病株喷布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 喷国光黑杀3000-4000倍,粉必治1500~2500倍,必治2000~3000倍,复配制剂,不容易发生抗性,结果好,对病重植株可以再喷一次,距离10天阁下。
二、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风险十分严重。叶片上初为褐色放射状黑点,扩大后病斑圆形,紫褐色,且病斑上发黑色小点,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经风雨传布,直接侵入,发病最适温度为24℃,在情况湿润、荫蔽、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肥水不妥等环境下,城市加重发病。适温、高温、多雨时严重。每一年在梅雨期间和11月份呈现发病岑岭。 病原为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rosae),病菌首要风险叶片、嫩枝和花梗等部位。叶片受侵染后,叶面呈现紫黑色圆形病斑,或不法则(放射)状斑。病斑边沿为紫褐色或红褐色,放射状。病斑上着生很多黑色小粒体,即为分生胞子盘。 病斑常常几个连在一路。病部四周叶肉大面积变黄,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沿的“小岛”。病叶易于脱落。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甚至中部叶片全数脱落。 病菌的无性阶段最为常见。分生胞子盘着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时冲破表皮。胞子盘为黑色,呈轮纹状摆列。分生胞子梗短,分生胞子为卵形或长卵圆形,无色、双胞,两个细胞巨细不等。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胞子盘在病株或落叶上越冬。分生胞子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布,虫豸也可传布。在湿润环境下,叶片上分生胞子在6小时以内可萌生直接侵入。潜育期为7~10天。在多雨、多雾、多露气候易于发病,新移植的小植株,根系少,植株虚弱,极易发病。月季品种间抗病性差别很大,一般淡色花、小朵花和竖立性品种易于感病。防治办法: ①实时剪除病枝残叶,集中销毁,杜绝病源。 ②发展时代可用英纳750~800倍液,松尔500~600倍液,2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倍液,每周喷雾1次。 三、霜霉病 月季霜霉病是月季栽培中较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生较遍及,国内、外均有报导。除月季外,还可为害蔷薇属中的其他花草。 适宜的温湿度对病害发生较为主要,胞子传布的适宜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100%。游动胞子萌生的最适温度为18℃阁下,温度高于27℃易掉活。相对湿度大有利病害发生与风行。露地栽培时该病首要发生在多雨季候,温室栽培时首要发生在春秋季,因日夜温差较大,若温室欠亨风,湿度较高,叶缘易积水发病。 病原为蔷薇霜霉(peronospora sparsa berk.),属真菌鞭毛菌亚门,霜霉属。 该病为害植株所有地上部份,包括叶、茎、花梗、花萼的花瓣。叶片最常受害,形成紫红色至暗褐色不法则病斑,边沿色较深,有时叶部病斑显现似被杀虫剂或化肥灼伤状。花梗、花萼或枝干上受害后形成紫色至黑色巨细纷歧样的病斑,感病枝条常灭亡。花瓣较少受侵,若受害后呈现褐色病斑。发病后期,病部呈现灰白色霜霉层,即为病菌聚生的胞子囊梗和胞子囊。有时该病易与白粉病混合,但霜霉病粉层常铺满整个叶片。 病菌在得病组织或落叶中或以菌丝在茎部皮层内越冬或保存。翌年春前提适宜下萌生发生孢囊梗和胞子囊,胞子囊随风传布,发生游动胞子,自气孔侵入进行初浸染,以潜育期发病后,再发生胞子囊和游动胞子行再浸染。 防治方式: ①断根感病叶片、病茎和病花,削减侵染来历。 ②温室中通风降湿,可削减发病。 ③发病早期喷洒国光霜霉立克400~600倍,或者国光艾德450~600倍或25%甲霜灵与65%代森锌按l:2夹杂后的5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200~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天1次,持续3~4次。注重各类药剂瓜代利用,喷雾时应平均殷勤。
四、灰霉病 发病症状:首要风险花、叶片及嫩枝。灰霉菌侵染芽后,芽变成褐色腐臭状。当花正在开放时被损害,个体花瓣变成褐色和皱缩状。病害易发生在没有被采摘的老花上,尤其是在湿润前提下和雨季。病害严重时,花器开放受阻碍。冬季,在月季的枯茎上有灰霉菌存在。湿润前提下可见灰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胞子梗和分生胞子。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发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有性态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fuckliana)。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季前提适宜时借气传播播,从伤口或虚弱器官侵入。长江流域6~7月份梅雨季候及开花期易发病。 防治方式: ①园艺防治:去除发病花苞、花、枝条;连结杰出的通风透光前提,节制温、湿度;棚室笼盖选用无滴薄膜。 ②药剂防治:实时摘除病花,去除凋萎的老花,并集中销毁。在植株发展早期喷化学药物,预防发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病后选用的药剂有灰霉星2000倍喷施,25%咪鲜安(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按捺剂)乳油2000倍液。以上药剂隔10~15天喷1次,持续防治2~3次。
五、炭疽病 首要风险叶片,茎上也可发病。病斑发生在叶缘,半圆形,病斑边沿深褐色,中心褐色至浅褐色,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胞子盘。该病是由真菌引发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sprioides),异名蔷薇炭疽菌(c.nigrum)。病原菌在病部越冬,第2年温、湿度适宜时借风雨或虫豸传布。一般春梢发展后期起头发病,夏、秋梢期盛发。高温、多湿前提下发病重。 防治方式: ①园艺防治: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恰当增施磷、钾肥,雨后排水,避免湿气滞留。实时断根病残体,集中销毁或深埋,以削减菌源。 ②药剂防治:发展时代可用英纳750~800倍液,松尔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 六、锈病 6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叶片正面呈现良多小的橙黄色小点,稍后在叶背呈现黄色小黑点,今后叶正面呈现白色黑点,多雨季候轻易发病,为害严重,以菌丝在病株组织内越冬。 病原为多胞锈菌(phragmidiummucronatum)。锈菌可风险叶片、叶柄、茎、花柄和芽。叶片和茎上可发生桔红色的夏胞子堆,今后发生黑褐色冬胞子堆。严重发生时,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病菌以冬胞子堆和菌丝形式在寄主组织上越冬。每一年8至9月发病。栽种过密,地势低洼,泥土粘重、板结、瘠薄等前提,有利于锈病发生。 防治办法:发现病叶、病枝实时摘除并销毁。增强栽培经管,栽植或置放不宜过密,勤除杂草,开沟排水等。发病后可喷施国光黑杀3000-4000倍,粉必治1500~2500倍,必治2000~3000倍, 50%退菌特800倍液、50%代森铵800倍液。
七、花叶病 病原为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月季传染病毒后,叶片上发生不法则的淡黄色或桔黄色斑块,有时呈系统环斑、栎叶花纹。有些品种会呈现分歧水平的黄脉带、矮化。 防治办法:细心查抄病株,春季感病植株的症状较着,是以应增强春季查询拜访。病株不克不及用于养殖,要标识表记标帜下来,最好裁减或销毁。可用热处置的方式来消弭感病植株上的病毒,因为在38℃恒温热空气前提下保持4周,植株体内病毒可以完全消弭,也可用国光病毒必治防治。
八、根癌病 一种细菌性病害.首要发生在植株的根颈处,有时也发生在侧根、枝于上。感病部位发生巨细不等的肿瘤,早期为灰白色或略带肉色、概况滑腻、质地柔嫩,最后为棕褐色。概况粗拙龟裂、质地坚硬,病株地上部份叶片掉绿、变黄、叶小并早落,发展缓慢,影响开花.严重时植株枯死。 防治办法:①发现带有根癌者果断销毁, 防扩展舒展。②对于可疑的植抹,用1%硫酸铜液泡5分钟后再植。③移栽或上盆时.如发现病株,用刀切除癌癌,再用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夹杂制)涂抹消毒30分种 ,如无尚述药剂,也可涂以石灰乳(用生石灰2公斤兑水500毫升) 或波尔多液,对病株四周的泥土,可以每平方米50~100克的用量,撒入硫磺粉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