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9日信息:若何莳植稻田蘑菇
姓名:李主德 单元: 联系德律风:15228254673 2010-06-01
专家解答
您好!
稻田种菇是充实操纵稻草、麦草、玉米秆和冬季光热资本,在水稻收成后对闲置的冬水田排干来莳植蘑菇,其栽培举措措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莳植蘑菇后的菌渣,当场处置,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既削减了农村的面源污染,增进了轮回经济的成长,对农人来讲无疑是一条增收的好道路。
菌种选择
今朝栽培上首要利用的是蘑菇2796品种。其菌丝体:5℃~32℃,最宜16℃~25℃,33℃为致死温度。籽实体:4℃~32℃,最宜 10℃~18℃,25℃为致死温度,低于8℃发展迟缓,但质量好。蘑菇菌丝体在ph6~8都可出产,最适宜在ph6.8~7.2,予实体形成最好 ph6.7~6.9。
培育料:60%~65%只需要堆好料即能知足需要,喷水时非论什么时候都不该将水流于概况;土壤:20%~23%(即以捏得扁,不沾手为好)以出菇期偏湿,反之偏干为好。空气相对湿度,非出菇期任其天然,出菇期就节制在85%~95%。蘑菇适宜无光或弱散射光,切忌强光和直射阳光。不管是引种仍是自己留种,必定要选择正宗、硬朗、适龄、无杂菌传染的菌种。
培育料的配比
(以一亩计较) 稻、麦草(麦草及玉米秆占2成为好)为首要原料,牛粪、六畜粪(晒、整细)1000~1500斤,油枯400~600斤,复合肥400斤,尿素50斤,磷肥200斤,钾肥50斤,石膏400斤,石灰400斤及少许微量元素。
堆料及发酵
时候放置: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为好。前期堆料,以麦草为主,后期多以稻草为主,稻、麦草夹杂用结果更好。
建堆发酵:目标是合粪草料充实发酵后,能到达蘑菇菌丝正常发展的营养要求。
堆形及规格:按每分面积用料计较,应建堆宽7尺,高5尺、长6尺为用料足数,长度可随面积用料增添按比例加长、但宽、高不变。
建堆方式:按照面积用料确定椎长后(最好用灰画框),起头铺第一层草料,厚5~6寸,泼适当粪水,撒一层石灰、发酵粉,按此方式以此类推,足层增添粪水用量,基层少泼,通常是8~10层,堆起后堆面成瓦背形,第二天早上不雅察堆面冒水蒸气雾为水分正常。 翻堆:目标是促使培育料上、下、表里发酵平均一致。
1、翻堆距离时候通常是麦草4、5、4、3天,谷草为4、4、3、2天。 2、方式:从料的侧面将面上的生粪草料勾在一边,把里边的熟料用来铺底和垒边,然后再把生料填在中心,按照料干湿弥补水份,分层加完应施的油枯、牛踏肥、尿素、复合肥、过钙;只有石灰、发酵粉需在建堆、翻一次,二次分三批用完。
3、翻堆要求:翻第一次堆长可恰当缩短,高度不变,翻第二次高度降低,堆长增添;第三次翻堆可按照料的腐熟水平加大或缩小堆形。
4、尺度的培育料、腐熟度应到达90%,料呈棕褐色或咖啡色,并有较浓的草香甜味,水分以手捏见湿不见水(60%)为好, ph值7.5~8.0为好。
选地搭棚
排干稻田水,整地作厢: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2厢式,厢宽1.5米,沟宽 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土壤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盖住培育料。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 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毗连成顶梁。用地膜笼盖顶梁,拉直双方成天然的三角形。再用淡薄的稻麦草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结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颠末顶梁后,双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利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端,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周围的排水沟。
播种、铺料和覆土
将堆制好的培育料,以遍地平均抓一大把放于小筛内,先用点菌种作“小尝试”,撒于料面盖好报纸,24小时后能见到菌丝萌生,便可斗胆播种,不然应查明原因处置后再播种。
堆制好的培育料尺度:料呈棕褐色,无嗅味并具有特香味,草有韧性,腐熟而不腐臭,ph7.5~8,无杂菌,水分,用手紧握料,指缝见水而不滴为好。如过湿进行凉晒,过干则用1%~2%的石灰液调理。
将料注重堆放于应播种的厢面,不下雨不盖薄膜,下雨必需盖薄膜。料担进厢以后,天天翻一次,待完全排出氨气息,才能播种。播种时,草料应做到草料下干、上湿。 播种:应选择阴全国午进行。先将菌种的棉塞去失落,用高锰酸钾液消毒,用消毒巾把瓶身全数消毒,然后把瓶破裂,用猪棕毛刷刷净玻璃碎片,用手捏散菌种。然后,放于消毒盆内。再按打算用种平均撒播于料面,随播并随即进行覆土。对一时来不及覆土的,应笼盖一层用石灰水处置过的稻草或草扇。
覆土:土质ph7~7.5腐质性壤土较好。最大不该跨越小鸡蛋大。含水量20%~22%为好(用手捏得扁,不沾手为好),厚度应2寸阁下。覆土时,应做到下粗上细。
发菌及出菇经管
覆土后的经管:前10天不下雨,只盖草不盖膜,不成吊水。10~15天内,细心揭土查抄,当菌丝上土近一半呈放射状时,可喷“结菇水”每平方尺0.2~0.25两。尔后,保湿通风相连系进行。若菌丝串于土表,应干燥并增强通风。
当小菇长到黄豆巨细并遍及出土,即要喷一次“出菇水”。按照厢面干湿及气候,可达每平方尺3两水,然后停水2-3天。当菇整洁出土后,天天看菇反映及气候转变喷水,菇多多喷一次;菇极少喷;无菇不喷。菇盖嫩白,光洁度好,水分适宜。起鳞片,菇盖发黄则缺水。
采收后的经管:按照市场要求采收和交售,每采一批菇后一般要距离5~7天,再产下批菇。息潮时不宜吊水,按照菌丝及小菇的长势再喷结菇水和出菇水。跟着气温的降低,用水量应削减。在每出一潮菇后,应清理床面的残留物,并将采菇后留下的孔洞用土填平,重喷水一次(相当于结菇水)。当出三潮菇后,可实时用专用肥进行追肥一次。开春后,气温上升,注重增添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竣事,便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添稻谷产量,削减化肥的施用量。 病虫害防治:只要注重最后翻堆的消鸩杀虫工作,根基不会发生虫害。若在出菇前发现害虫,除可用食用菌专用杀虫刹外,还可用磷化铝薰蒸。方式是每平方米放药一片,用塑料膜密封2天便可杀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