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常识导读:脊胸天牛的防治方式|形态特征|发生纪律--脊胸天牛cerambycidae,属天牛科。首要分布在华南地域,脊胸天牛幼虫钻蛀芒果枝条和树干
西北苗木网2011-12-16日信息:脊胸天牛的防治方式|形态特征|发生纪律--脊胸天牛cerambycidae,属天牛科。首要分布在华南地域,脊胸天牛幼虫钻蛀芒果枝条和树干,造成枝干涸死或折断。受害植株的树冠长势虚弱,重者仅剩几条骨干枝,后期整个果园被毁。至今国内已有100余个70年月成立起来的芒果园毁于此虫。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0—38㎜,宽6—8㎜,栗色至栗黑色。体狭长,两侧平行。额具刻点,触角及复眼之间有纵向脊纹,复眼后方中心有1条短纵沟,头顶后方有很多小颗粒;触角之间,复眼四周及头顶密生金黄色绒毛。雄虫触角较雌虫稍长,约为体长3/4,第5—10节外侧扁平,外端角钝,内侧具小的内端刺。第11节扁平。前胸背板前后端具横脊,中心具19条隆起有纵脊,纵脊之间的深沟丛生淡黄色绒毛。小盾片较大,密被金色绒毛。鞘翅基部阔,结尾较狭,后缘斜切,内缘角凸起、刺状;翅概况密布刻点,基部刻点较粗密,除具灰白色短毛外,翅面另有由金黄色构成的长花纹,摆列成5纵行。体腹面及足密被灰色或灰褐色绒毛。
卵
长2㎜,宽1㎜,乳白色,卵形。
幼虫
成熟幼虫体长58—77㎜,胸宽8—11㎜,乳黄色,被稀少的褐色毛。头部后背前端黝黑色。前胸背板前部具较浅的小刻点,后方呈乳白色盾状隆起,上具纵沟,两侧的纵沟较细而平行;具后背板褶;前胸腹板主腹片后缘具5—7个乳状突起。胸部气门位于中胸中部,卵形。第1—7腹节后背和腹面均有由子疣突起摆列成2—4条横向和两侧各有1条纵向的步泡突。
蛹
裸蛹,体长36—39㎜,宽约11㎜,黄白色,较扁平。腹侧面及后背具刺状突。触角纤细,呈弧状,贴于体侧,和翅芽平行,不达翅端。
发生纪律
在华南年发生1代,跨年完成,部份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成虫发生时候因地域略有差别。在海南,成虫呈现于3—7月,4—6月是其成仙岑岭期;在云南,6—8月为成虫成仙盛期。成虫产卵于枝条、叶面及枝条断裂或树裂缝中。卵散产,大多一处一粒,也有多达6—8粒粘结成块,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大多从枝条木梢的端部侵入,由枝端向下往骨干标的目的蛀入,蛀至分叉处,常常向上蛀食叉枝的一小段后再返下往骨干标的目的蛀食,从小枝至干枝甚至骨干。地道为简单的圆筒形,内壁黑色,幼虫可在其上下勾当。被害枝条上每隔必定距离有一排粪孔。幼龄时排粪孔小而密,跟着虫龄增加,排粪孔渐大而距离逐步加大。小枝条上的孔洞排出粒状虫粪及木屑,松散呈黄白色;大枝干上虫粪混着黑色黏稠液体由排粪孔排出,失落落至下方的叶片上或地上,固结成块,是此虫存在的主要标记。幼虫钻蛀的地道,如在小枝条里,沿树枝中间向下延长;如在大枝干里,则常靠边材钻蛀;如枝条侧斜,其地道及排粪孔常鄙人侧方;若枝干竖直,则各个标的目的都可被虫蛀害。非论地道在枝干的标的目的若何,其排粪的分支子地道必定是向下倾斜,以利排粪和防雨水侵入。幼虫期260—310天。老熟幼虫在地道内筑一段长7—10㎝略宽于一般地道的蛹室化蛹,蛹室两头经常使用含碳酸钙的白色排泄物离隔。蛹期30—50天。成虫成仙后在蛹室中滞留一段时候(10—30天),尔后拓宽排粪孔爬出。凡是在夜间勾当,有趋光性。日间藏匿于稠密的枝叶丛中。交尾发生在当晚9—10时,经交尾的雌虫在雄虫离去数分钟即起头产卵。每雌虫平生产卵6—25粒,成虫寿命13—36天。
防治方式
1、断根虫害枝
按照脊胸天牛的为害习性,每一年从7月份起,逐株查抄芒果树,发现虫枝即从最后(最下方)一个排粪孔下方15㎝处剪锯除虫害枝,今后每1—2个月复查一次,直至12月份,便可将此虫节制在为害早期。具体操作时应查抄上部份的暗语断面是不是有虫道,若有可用铁丝刺杀此中可能残留的幼虫。新植果园于次年起就应采纳此办法,并年年对峙不懈,定能持久有用地节制此虫的为害。
2、药剂杀虫
对已进入大枝干的天牛幼虫,可采取打针针筒将80%敌敌畏或38%氯马乳油原液注入最后一个排粪孔,可杀死地道内100%的天牛幼虫。注药前应细心断根排粪孔口的虫粪孔以保证药效顺遂进入地道。若用棉花沾药液梗塞虫洞,则应用湿泥封住大大都排粪孔以保药效。对于新植幼树,也可在5—6月份于树头四周撒施夹杂平均的呋喃丹泥粉(3%呋喃丹:泥粉1:10),上履一层泥,淋透水,对避免天牛为害结果好。
3、截冠复壮
对于树冠已粉碎的重虫害树,可在收果后采纳重建剪的法子,将病虫老弱枝全锯除,只保带主主干枝,同增强抚管,增施有机肥,增进新冠形成。实践证实,收果后当即采纳此办法,不但不影响翌年正常成果,反而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