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常识导读:凤仙斑白粉病防治方式|病原及发病特点【症状】叶面初现零散的不定形白色霉斑,跟着霉斑的增多和向周围扩展彼此团结成片,终致整
西北苗木网2012-01-03日信息:
凤仙斑白粉病防治方式|病原及发病特点
【症状】
叶面初现零散的不定形白色霉斑,跟着霉斑的增多和向周围扩展彼此团结成片,终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的粉状薄霉层,恍如叶面被撒上一薄层面粉一般,故称白粉病。细视霉斑相对应的叶后背,可见初呈黄斑,后转黄褐色至褐色枯斑,发病早而重的叶片,可呈扭曲畸形,终致病叶枯黄。
【病原及发病特点】
由半知菌亚门粉孢菌[oidiumbalsamiimont.]侵染而至。病菌以分生胞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传布。在寄主概况萌生并成长为菌丝体(霉斑),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吸收养分而繁始产孢。在广州地域病菌无较着越冬期,暖和高湿的气候和园圃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式】
①断根病残物集中销毁,②尽早喷药控病。可瓜代喷施25%粉锈宁可湿粉2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700倍液,或45%石硫合剂结晶或膏剂300倍液,或50%胶体硫200倍液3~4次,隔10~15天一次。高温季候喷硫制剂宜恰当降低浓度,并避开一日中高温时段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