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常识导读:青桐木虱别名梧桐木虱,同翅目木虱科,只风险青桐。被木虱风险的叶面显现惨白萎缩症状,有的会呈现树叶早落、枝梢干涸、表皮粗拙
西北苗木网2012-06-24日信息:
青桐木虱别名梧桐木虱,同翅目木虱科,只风险青桐。被木虱风险的叶面显现惨白萎缩症状,有的会呈现树叶早落、枝梢干涸、表皮粗拙懦弱、易被风刮折的现象。青桐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光滑,冠形美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常被作为行道树及庭园绿化不雅赏树,一旦发生病虫害,传染、传布极快,会对树木造成极大风险,影响不雅赏结果。青桐木虱是一种持久存在的固执害虫。今朝正处于青桐木虱风险前期,但愿有关单元和泛博林农做好预防和除治工作。
青桐木虱以若虫、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嫩枝干上吸食树液,粉碎疏浚沟通组织,尤以幼树轻易受害,严重时致使整株叶片发黄,顶梢枯萎。若虫排泄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梗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呼吸和光合感化,使叶面显现惨白萎缩症状,刮风时,白色蜡丝随风飘荡,形如飞雾,絮状飘落,人不小心碰着会有粘糊糊的感受,还有一股臭味,且很难清洗。严重污染四周情况,影响市容市貌。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毫米至5毫米,翅展12毫米至13毫米,体黄绿色,头端手下陷较着,复眼半球形凸起,单眼3个呈倒“品”字形摆列。触角黄色10节,最后两节黑色,结尾有两根鬃毛。前胸背板呈弓形,前、后缘黑褐色。中胸背板有两条纵褐线,前盾板具带状沟,盾板上具6条纵纹。足淡黄色,爪黑色,后足基节上有一对锥形突起。翅透明,翅脉浅褐色。腹部背板浅黄色,各节前端有褐色横带。雄成虫体长4毫米至4.5毫米,腹部背板可见7节,腹板可见6节。雌虫腹部、腹部背板各比雄虫多一节。
卵 长卵圆形,一端稍尖,长0.7毫米,初产时浅黄色或黄褐色,近孵时为红黄色,并可见红色眼点。
若虫 共五龄,第1龄至2龄若虫身体扁平,略呈长方形,黄色或绿色,末龄若虫身体近圆筒形,茶黄色常带绿色,腹部有发财的蜡腺,故身体上笼盖有白色的絮状物。触角10节,翅芽发财,可见脉纹,在翅芽之间有一对黑色黑点。
发生纪律
该虫在北方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起头孵化风险,若虫期30多天。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成仙,下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成仙。成虫成仙后需弥补营养才能产卵。第一代成虫多产卵于叶背,经两周阁下孵化;第二代卵大都产在主枝阴面、侧枝分叉处或主侧枝表皮粗拙处。发育很不整洁,有世代堆叠现象。若虫和成虫均有群居性,经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居在叶背等处。若虫潜居糊口于白色蜡质物中,行走敏捷;成虫翱翔力差,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防治方式
物理防治 若虫发生期可采取高压喷雾喷洒清水,冲下白色絮状物和虫体,可覆灭很多若虫和成虫。连系冬剪,除去过剩侧枝、病虫枝。
化学防治
第一代若虫约在4月底5月初呈现,对比整洁一致,利于集中覆灭,是一年中药剂防治的关头期。喷洒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吡虫啉溶液,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500倍液喷施,结果很好。或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啶虫脒具有触杀、胃毒和较强的渗入感化,杀虫速效,对发生抗性的害虫有殊效,用量少、活性高、杀虫广、持效期长达20天阁下,对天敌杀伤力小,对情况相容性好等。还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至2500倍液,再加洗衣粉300倍至500倍液,提高药效,10天后再喷1次,防治成、若虫结果较好。
生物防治
注重护卫和操纵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虫豸进行防治。
(作者单元系河北省衡水市园林经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