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香樟成行、屋后丹桂飘香,一年四时绿树长青。”——这就是璧山县丁家街道莲花坝村的真实写照。
近日,记者来到该村,探访其引觉得傲的“靓丽财产”,听三代花农讲他们的“致富经”。
包谷地变苗圃
胆大村平易近冒险闯富路
“说起我们村莳植苗木,那话就长了。”莲花坝村四组村平易近、71岁的邓仁禄,听闻记者来采访,打开了“话匣子”。
“30年前,我们村就是一片包谷地。”邓仁禄告知记者,那些年,为了b口,村平易近们种一些玉米、红苕、白菜。因为欠亨公路,卖菜经常常是头天晚上12点就要挑上担子动身,赶到四周的来凤、石龙、三合等地;旅程远,每次只能挑100斤阁下,一趟下来,除去成本,根基没什么赚头。
“后来,听打工回来的人说,莳花花卉草能卖好代价,因而,一些胆量大的村平易近就把包谷刨了,种上胡蝶花和万年青。”
“那时辰家里人都否决我把包谷地改成苗圃,但我仍是下了决心。”邓仁禄说,凭着自己还年青,归正种包谷、红苕也挣不到几个钱,爽性“冒个险”试一下。
“事实证实,我的决议是准确的!”邓仁禄改种苗木的那几年,收入是往年的5倍多,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是那时买的。
“我们莳花、种树不但打扮了城市,自己也致了富,大家恶作剧说我们从事的是‘靓丽财产’。”邓仁禄笑着说。
范围化精品化
“靓丽财产”走向大市场
“老辈子,你们昔时种那些小花、小草也叫财产呀。”一旁的彭清荣不由得搭话了。今年58岁的彭清荣,算得上莲花坝村第二代花农。
在彭清荣眼里,昔时所莳植的胡蝶花、万年青等“亨衢货”,现在底子何足道哉。“之前的莲花坝固然以种苗木出名,但范围不大,种的花木经济价值也不高。”彭清荣告知记者,昔时的莳植模式现在早已行欠亨了。
“上世纪90年月起头,花草苗木市场竞争愈来愈剧烈,已不是我们这些‘各自为战’的农人所能把握的了。”彭清荣那时也和几个兄弟伙成立了一家苗木公司,但因为对市场预判禁绝,几乎散尽家财。
“2010年,村里扶植苗木基地,引进大型苗木公司,走范围化、规范化、精品化的道路。”彭清荣冲动地说,我爽性把家里的8亩多地全数流转出去,自己也从农人酿成了公司职工。此刻自己就在村里的苗木基地上班,拿的是双份收入:一份地盘房钱,一份上班工资。
彭清荣带记者在他之前的地盘上转了一圈,香樟、金桂、红枫等名贵树种包罗万象。
今朝,丁家街道以莲花坝村为焦点的苗木财产基地,已有园林企业120余家,此中国度一级园林企业2家、二级园林企业3家、三级园林企业4家;有龙头企业10家,此中市级农头企业3家、县级农头企业7家。
“此刻全重庆大要一半的高级居平易近小区都种有我们莲花坝村供给的苗木,这才真正算得上是‘靓丽财产’。”彭清荣笑着说。
借鸡生蛋
成长村落旅游拓宽致富路
“此刻我们村像个植物园,天天都有上千外埠人来顽耍,要我说还应该成长村落旅游。”措辞的是莲花坝村四组的王贵荣。
虽然说只有29岁,可王贵荣的履历却“丰硕多彩”:16岁跟从父亲莳植苗木;21岁相约十几个年青人到东莞打工;24岁回家成婚,半年后又独自到上海闯荡。因为白叟、孩子需要赐顾帮衬,王贵荣才又回到莲花坝。
“当初回家我并不甘心。”王贵荣告知记者,固然在外打工辛劳,但两口儿一年也有8万多元收入,而回抵家就感受没什么生路儿可做。
“可是,客岁回来我的感受纷歧样了。”王贵荣说,此刻的莲花坝成了高级苗木基地的焦点,加之村里进行了新农村扶植,情况好,栖身前提也改良了。
“设法多”的王贵荣向记者谈了自己的假想:“借鸡生蛋”——借莲花坝种满名贵苗木,如同公园般美好的情况,开农家乐成长村落旅游。按王贵荣假想,如许不但可以吸惹人气,增进苗木发卖,做大、做强“靓丽财产”,还能实现村平易近们在家挣钱,可谓一箭双雕。
“小王的设法和莲花坝村成长计划不约而合。”丁家街道宣扬委员高道素对王贵荣的设法授与了一定。
高道素介绍,莲花坝村正计划成立“重庆市丁家植物生态园”,以此来晋升丁家花草苗木的文化底蕴。逐渐把单一的苗木财产做成集苗木、花草、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财产。今朝,生态园扶植正在抓紧推进。
“这个炎天,我筹办带家人去周边旅游区玩一圈,一则是避暑,二则是‘偷师学艺’,多堆集些经验,早日把农家乐开起来。”王贵荣决定信念实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