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矮牵牛的养殖方法
日期:2014-08-05 09:38  点击:351
矮牵牛的养殖方式 矮牵牛,别名碧冬茄、灵芝牡丹、杂种撞羽朝颜。茄科多年生草本。 形态特征株高20?60,全株具黏毛。茎稍竖立或倾卧。叶椭圆形,全缘,几无柄,上部对生,下部多互生。花单生叶腋或茎端;萼呈5深裂状,花冠漏斗形,先端具波状浅裂。栽培品种极多,花型多变,有单瓣型、重瓣型之分,瓣缘皱褶或呈不法则锯齿;花色有白、粉、红、紫、黄、赭至近似黑色和各类花纹。有小花、中花、大花种之分,大花莳花径可达10 cm以上。蒴果,种粒藐小而多。 发展习性原产南美洲。性喜暖和,不很耐寒,长江流域在大棚、封锁阳台内便可越冬,开花茂盛,露地自晚春一向开至秋季。忌雨涝,喜排水杰出松散的微酸性泥土,要求有充沛的阳光。遇阴凉气候常呈现叶茂花稀。 滋生方式 播种法:矮牵牛的种子甚小,播法及养护适当,抽芽率可达60^以上。方式参照藐小粒种子的播种法。播后经7?10天便可抽芽。 扦插法:矮牵牛扦插宜在晚春至梅雨期气温不很酷热的期间进行,较易生根成活,也可在秋凉后进行扦插,方式可按软枝扦插法操作,注重除插后初度浇水可稍大外,今后的浇水宜勤洒少浇,不然插入地下部份的枝条极易发生腐臭而致死。 栽培与养护长江流域初春育苗常于3月中旬进行塑料棚或全封锁阳台内播种,秋季苗宜进入大棚等护卫举措措施内进行越冬栽培。矮牵牛轻易倒伏,幼苗时应在发展兴旺期进行1?2次摘心,以促使尽早分枝;同时注重水份不宜过大,举措措施栽培还须增强通风透气。花前要增施磷钾肥,花后要实时更新修剪,摘除败花,以到达发展硬朗、开花期长的结果。 病虫害防治矮牵牛的病虫害较少。常见的病害首要是病毒病,多在高温湿润的季候发生,病株常呈现叶片皱缩发黄,植株发展迟缓,严重时致死。防治方式:实时铲除病株并销毁,以削减侵染源。 园艺用处矮牵牛花大而色彩丰硕,经常使用于花坛安插;大花重瓣品种常作盆栽供不雅赏;卧倒品种或用作花草植被,或用作悬吊式盆栽供不雅赏。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5/10 16:1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