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苗圃苗木繁育的人士,无妨时刻寄望大天然目所能及的植物,特异品种的发现需要独到目光,常常只钟情于有心人。固然,仅仅发现还远远不敷,还要有一套合理的市场机制,可以或许让发现者尽一切可能不变植物性状,挑选真正有商品价值的良种,实现大范围繁育。有了范围,形成可不雅的市场,为绿化所用,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培养、发现良种的步队中来。只有如斯,良种才可能不被轻忽、藏匿,才有可能在改良生态、美化情况中充分表现其应有价值。
青青苗木网/2010年7月16日/讯:肖进奎的细心,使得树木这个大家族又增添了新的一员,难怪闻名树木专家董保华老先生得知此动静后,连说两个“好”字。
尽人皆知,国是国际上所公认的园林之母”但今朝能用在园林绿化上的植物种类并不丰硕。一般村落不超出百余种。绿化程度的提高离不开植物品种的不时丰硕。包志毅传授曾感慨道:国有8000多种木本植物,而杭州地域绿化利用的不外100多种,估量全国也就1000种。这与国外差别甚大。英国每一年出一本黄页,上面记实的植物就有7万到8万个品种。
那末,更多的植物品种从哪里来?若何缩小同国外的差别?这些矛盾的解决,无外乎三种路子:一是大量驯化未商品化的乡土树种;二是从国外引进品种;三是像肖进奎那样,从现有的植物群落中发现变异新品种。新发现的变异新品种有很多已用到园林绿化上。但与市场的需求还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