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苗木网广告
会员升级
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卉动态 » 花卉养殖 » 正文

水仙的养殖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9  浏览次数:245
核心提示:水仙的养殖方式 水仙为三倍体植物,不克不及出产种子,靠分栽鳞茎上长出的小鱗茎(球茎)来滋生,并且要颠末2?3年发展的大鱗茎才
水仙的养殖方式 水仙为三倍体植物,不克不及出产种子,靠分栽鳞茎上长出的小鱗茎(球茎)来滋生,并且要颠末2?3年发展的大鱗茎才能开花。水仙成年大鳞茎是由分歧世代鱗茎单元构成的复合布局。每一年夏日地上部枯萎后,地下肥大的鳞茎即形成分歧世代的巨细鳞茎。夏末初秋地栽水仙球可以发掘,大的可以出售,小的再种。秋凉根系起头发展,南边冬季暖和、根、叶继续发展,初春茎叶敏捷发展,鳞茎膨大,到夏日地上部份又枯黄、休眠。若是不发掘球茎,秋季又会发展抽叶再长,花芽凡是在夏日休眠期进行分化。 水仙大面积栽培有二种方式。一种旱栽法:秋季地栽开深沟,施入充沛腐熟的厩肥和磷、钾作基肥,覆上园土后再种鳞茎,深约10厘米。春季开花前后增施腐熟人粪尿或豆饼液肥,并常常连结泥土潮湿。6?7月份叶祜黄后,将球茎挖出,可作种球。另外一种露地灌水法:在高畦周围挖成浇灌沟,沟内常常连结必定深度的水,使水仙整个生育期都能获得充沛的泥土养分和水份。它的发展前期喜风凉(秋季)、中期低温(冬季无霜冻),后期喜暖和(4?5月20?240,日照充沛,有利于鱗茎发展。直至第三年还要挖失落侧芽,使养分集中在主芽上发展,促其长大球,形成更多的花芽。有花芽的鳞茎则可在冬季(5~15t)水培诱导开花。水仙盆栽花谢后,植株枯萎,一般丟弃。若将残体种于土中经管,可以成活,夏日上部枯萎,会形成小鳞茎,来年再生,但不会开花。 >不雅赏与应用 水仙为我国传统十台甫花之一,遭到国人的爱好。起首需得说起,水仙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等地,中国也有分布,但作为水仙变种命名。早在唐朝早期,一种法国多花水仙惹人中国才获得栽种滋生,故有中国水仙不是“土著”之说。水仙早在唐代时已列为名品,有唐明皇赐虢国夫人(杨贵妃姐)水仙12盆的列传。这些水仙可能由意大利输入我国的,自宋代至明清,江南多处产水仙已获得史料记录,而今中国野生水仙在南边各省的分布很普遍。水仙的国内品种颠末持久培养早已成为本土的新品种。 自宋以来,以诗画写水仙的题材甚多。传申明朝张光惠去官回籍福建漳洲在途中拾得水仙,并寄诗情深成为美谈:“凌波仙子国色香,湖上飘游欲何往?岂愿伴我南回去,琵琶板下是仙乡。”这就成了漳州水仙引进的泉源,也是文人骚人的一种相思依靠。其实,我国平易近间关于水仙花传说的故事是良多,常对美貌女子以水仙花仙子比拟。宋朝杨万里对水仙花之神志美貌赞不停口:“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可地,且借水仙名。”明朝杜大中诗云:“玉貌盈盈翠带轻,凌波微步不生尘;风流谁是陈思客,想象昔时洛水人。”诗人在看到水仙美貌神志时,却想到曹植歌颂的洛神,涵蓄之情,耐人寻味。水仙也是皇家喜好的名花,清代皇帝康熙对水仙情有独钟,每一年冬季,他总要在御案上摆上几盆水仙,供玩赏。故有《见案头水仙花偶作》之诗:“翠帔缃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看来,他爱水仙胜过芳芷兰花了。总之,水仙既有冰肌玉骨,超脱萧洒的仙女丰度又有贤良女于的情素,愿意将芳香、安好夸姣地带给下万人家,任赏花者依靠爱意与夸姣! 在浙江地域,每到冬季花市上处处有水仙球出卖。为了使水仙舂季时开花,从水养花盆(内放净砂、小石子或石英砂)生根抽叶到开花,约30多天,这时候气温在10?15度很是有利于发展开花。水仙株丛低矮,叶片翠绿,花朵娟秀,花香朴鼻,自占以来就为人们所爱好。 中国水仙多盆栽水养,置于书房儿案,窗台或客堂装饰点辍,有些水仙品种亦可置于公园专类花坛或成片植于疏林下,草坪上,也是很有景色的,每一年没必要掘起,是优秀的地被花草。至于家庭水养水仙,用无孔盆和内放砂、石有各类各样,为追求美不雅与自我赏识。养水仙相当利便,只需浇水,不消施肥,但宜置于散射光照下。为使水仙植株矮化,凸起花枝美态,按照造形之需,可将鳞茎纵向切除1/3?1/2,以露出芽体;或用2“矮壮素200毫升,在半途加人水仙盆,使叶片变得粗短,增进开花,取得身形美好之效。笔者也爱水仙并写过“青青素装插银花,水步轻巧立窗台;缕缕清香冲冷气,凌波仙子报春开”之句。 此刻,水仙球产地不只限于福建、浙江、江苏省,而湖北、湖南、云南、四川、广州也有出产。据2006年陈述,江苏连云港有人已培养出开黄、蓝、绿的分歧颜色的水仙,是以,叫作多彩水仙。国外黄水仙品种良多,也喜好栽种,而国内也有黄水仙引种,但不及白花水仙惹人喜好。
 
 
[ 花卉动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花卉动态
点击排行